5月3日,随着奥密克戎的突然来袭和变化升级,疫情犹如“倒春寒”,打破了学校的宁静,给大家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我校教职工志愿服务队英勇无畏、昼夜奋战,同时间赛跑、与病毒交锋,是守护“疫”线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身穿红马甲,肩戴红袖标,协助社区开展各项防疫工作,用志愿热情点燃战“疫”情。这一抹抹“志愿红”,为抗击疫情注入了温暖的力量,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熠熠闪光。
河南牧经海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科教示范园区主任王喜军同志就是我校志愿服务的典型代表。他参与水上义务救援10余年,曾荣获“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河南省“优秀志愿者”等称号。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王喜军同志勇毅逆行、从不缺位、无私奉献、尽显担当。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顶上
疫情来袭时,王喜军同志以最快的速度报名,最早加入我校值班队伍。每天早上7:00前第一个到达值班岗位,晚上12:00左右最后一个离开。5月4日至6日期间,不仅圆满完成他本人的值班工作,还积极主动承担他人的值班任务。
当得知7号楼原楼长进入校园参加防疫工作、单元门栋长正居家隔离,均无法在现场为7号楼住户服务时,王喜军同志主动请缨,临时代替7号楼楼长和3个门栋长的职责,确保抗疫驻守“不间断”,执行任务“不停歇”。在兼顾党员先锋岗值班的同时,王喜军同志不辞辛苦,认真组织7号楼住户进行核酸检测。为了准确掌握7号楼各单元的实际居住人数,他对申报人数不清的住户逐一上门核实,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尽量不要出门,有情况一定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这是他每到一户必须要反复叮嘱的一句话。在这样精准的“扫楼”后,他的衣服从里到外全都湿透,终于完成了所有登记任务。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他注重防疫工作落实到位、防控知识宣传到位、防控通知传达到位,尽全力帮助住户们解决实际困难,保证各项防疫工作有序开展。“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朴实的话语彰显着他共产党员的初心。

哪里有危险,就战斗到哪里
5月5日晚上11:00左右,接到领取和分发防疫中药的通知后,王喜军同志考虑时间较晚,担心各个住户无法顺利取药,于是携家属挨家挨户地为7号楼所有居民发放中药,令大家深受感动。发完防疫中药后,王喜军同志又协助物业对其它楼栋进行分发。整个家属区的分发中药工作全部完成后,疲惫不堪的他正打算回家休息,得知防疫部门刚刚传来消息,需对多名人员进行紧急转运隔离。王喜军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对周围的人说:“在救助护理方面,我有经验,让我来。”说完便投入到转运工作中。他积极协助物业工作人员,迅速有序联系需转运隔离人员,通知相关事宜,并进行隔离前准备工作。由于隔离通知时间紧、涉及人员多,待隔离人员全部登车,与防疫部门完成交接工作时,已是凌晨2点多。

6日早晨,刚刚休息两个多小时的王喜军,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当得知楼栋内82岁高龄的退休教师刘长文身体不适时,他重新抖擞精神,马不停蹄地联系家属,详细询问老人病情,多方联系送药上门,想方设法为病人及家属提供便利服务。
青山一道,风雨同担;并肩战疫,志愿同行。志愿者们用行动给了这句话一个完美的诠释。在战“疫”路上,像王喜军同志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既是宣传员、劝导员,又是服务员、卫生员。他们用温暖的志愿服务筑起守护之墙,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志愿服务的力量,书写着不平凡的战“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