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凌晨,学校疫情形势告急,北林校区第一、第二家属院成为封控区。面对严峻形势,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酒业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郭宏伟积极响应校党委号召,第一时间亮明党员身份,报名参加北林校区第二家属院党员先锋岗,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彰显责任担当,为抗疫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冲锋陷阵、扫除隐患的“侦查员”
被封控的第一天,北林校区第二家属院要进行全员核酸检测。从顺序安排到协助组织,从信息登记到测温验码,郭宏伟同志马不停蹄投身战“疫”。“请大家保持好一米间距”、“请大家提前准备好二维码”、“扫码后请报一下姓名”,一声声提醒,让核酸检测的队伍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待检测结束,他的声音已经嘶哑,脱下防护服,已经浑身湿透。为了摸排清楚家属院住户的详细信息,保证核酸检测和中药发放精准到位,他不顾白天的劳累,晚上又穿起防护服,挨家挨户、一人不漏地进行详细调查登记,信息统计完已近晚上11:00。第二天一早,考虑到时间紧任务重,专业医护人员严重不足,郭宏伟同志第一个冲在前面,协助完成核酸检测扫码任务。他根据扫码检测工作经验,精心制作了《核酸检测扫码程序培训教程》,从软件下载到具体操作,详细介绍检测扫码的各环节步骤,为后来参与该项工作的志愿者快速“上手”提供了有力支持。

热心助人、无微不至的“服务员”
隔离不隔爱,温暖不缺席。5月4日凌晨,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酒业学院)一位教职工和爱人被集中隔离,留下年仅14岁的孩子独自居家。郭宏伟同志了解到情况后,毅然伸出援手,每天为孩子送上可口的饭菜,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与孩子及时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做好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工作。静态管理期间,民生保障极为重要。为了解决6号楼3单元259名居家隔离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郭宏伟同志积极参与生活用品和预防中药的分发配送工作,做到生活物资科学分配、精准送达、安全可靠,全力打通民生保障的“最后一米”。

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勤务员”
封控期间,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如不及时进行消杀清理,会存在很大携带病毒的风险。为了给住户提供方便,保持安全卫生的公共环境,保障封控区内“足不出户”的防控政策执行到位,郭宏伟同志不惧风险,联系到郑鸣和马伟两位老师,一同担负起6号楼3单元的垃圾清运和消杀工作。32层楼,每一层都进行细致的消杀;门把手、电梯间及门口堆放的垃圾,每一处角落都确保消杀操作的有效全面。为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消杀工作结束后,郭宏伟同志还要对垃圾进行集中清运。每次消杀和垃圾清运需要3个多小时,负重上上下下,防护服密不透风,但他毫无怨言。他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早日重返快乐祥和的幸福生活。”

朴素有真意,最抚凡人心。在这场抗击疫情的“大考”面前,像郭宏伟同志这样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他们不退缩、不畏惧,勇担当、善作为,以坚定的步伐、暖心的行动和忙碌的身影守护一方平安,筑起抗击疫情防护墙,凝聚起向上向善向美的强大正能量。